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

關燈
聞得袁術奪了揚州,天下諸侯無可奈何的同時,心中又充滿了僥幸。幸好他兄弟倆不對付,要不然袁紹、袁術兩兄弟攪和到一塊去了,這可就完了。

諸侯們的心思是覆雜的。既想自立,又害怕自己實力不夠強壯。所以,一個有名無實的天子,目前還是大有存在的必要的。自己真受委屈了,好歹還有個調停人不是。所以接下來,趙歧在諸州轉了一圈,或多或少,都收獲了些。哪怕是亂成一團的徐州,他也沒空手而歸。

在黃巾之亂許多年後,終於又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,造反自稱“天子”了。縱觀大漢數百年歷史,起兵叛亂造反的,屢見不鮮。但自稱“天子”的,卻並不是很多。稱“天子”雖然爽,但妥妥的全家火葬場啊。基本上連被招安的資格都沒了。君不見,妖孽如張角之流,不也只自號了個將軍嘛。其實很多造反派算盤早打好了,能成事以後再改名號,成不了事,那就投降好了。就算自己罪大惡極,難逃一死,家小總能保下來啊。

可惜下邳賊闕宣不懂這個道理。區區數千人馬,腦袋一發熱,就自稱天子了。不過闕宣腦袋不太清醒,本事還是有那麽幾分的。竟然硬生生憑著這幾千人馬,攻城撥縣,攪得半個徐州不得安寧。

自中平五年來徐州起,陶謙就用心經營。一方面征討流賊,一方面廣濟流民。又察辟了不少人才。比如王朗、趙昱、陳登、臧霸、孫觀、麋竺等人。這些人或文或武,能力出眾,又多出自豪族。三下五除二,沒多久就輔佐陶謙把徐州治理得井井有條。雖然比不上青州氣象。但也算得上百姓殷盛,谷實甚豐了。是以附近的流民也多歸附之。

可惜好景不長。陶謙之前還雄心勃勃。前幾年大病一場後,身體就弱了許多。再一看,自己也六十歲的老頭子了,沒幾年好活了,還是別折騰了,趁著還沒死,享幾年清福吧。這人想變好,那是千難萬難。想要享樂,那還不簡單嗎?

於是打從去年以來,陶謙就開始刑政不理,以享樂為主了。輔佐他治理徐州的股肱之臣,別駕從事趙昱和治中從事王朗,勸了幾次,陶謙就不耐煩了。便出趙昱為廣陵太守;王朗為會稽太守。讓他們離遠點,眼不見心不煩。好在陶謙還算念幾分舊情,不然就直接罷為白衣百姓了。趙昱和王朗都是這等待遇,其他人哪敢吭聲?得,主公你享受吧。反正你自個的家業都不心疼,我們操心個什麽呀。於是,從此徐州忠直見疏,小人見信。

闕宣就在下邳反了,可身在下邳的徐州牧府居然二天後才有反應。這也不得不說是個奇跡了(陶謙把徐州治所從郯城遷到了下邳)。當然,下邳城闕宣還沒打進來,他即沒這個本事,也沒這個膽子。於是就是下邳周邊諸縣攪起無數風雨。

花開兩朵,各表一枝。不說陶謙如何調兵遣將去對付反賊闕宣。卻說這場叛亂,卻驚動了瑯玡國的一戶人家。

陽都縣,諸葛玄正愁眉不展。他之前在荊州出仕,忽聞兄長諸葛珪卒亡。於是只好急匆匆的向荊州牧劉表請辭,返回老家處理兄長的喪事。諸葛家在陽都也算是世家望族。先祖諸葛豐曾任過司隸校尉,兄長未亡故前也是泰山郡丞。兄長這一走,留下孤兒寡母,他不出面可不行。喪事得隆重,可不能讓別人笑話。

處理完兄長諸葛珪的喪事後,他又留在老家,照顧兄長留下的幾個孩子。好在大侄兒諸葛瑾已經十多歲,不用他太操心了。他更多的精力,是放在教導諸葛亮與諸葛均兩個小侄兒身上。

眼看著到了今年,侄兒們孝期將盡,喪服將除。他便動了心思,想帶著諸葛一家老小到荊州投奔劉表去。

這些年,中原不太平,到處在打仗,到處在死人。荊州還算平靜,雖然曾與袁術對陣,但襄陽乃是大後方,安全得很。再者,劉表對諸葛玄也挺看重的。兩人也比較談得來。諸葛玄挺喜歡襄陽這個氛圍的。

可就打算準備和侄兒們說,待到下個月了就帶他們搬家的時候,消息傳來了。下邳賊闕宣起兵造反了。

諸葛玄這個郁悶吶!什麽時候造反不好,偏偏選這時候?這仗一打起來,鬼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夠平熄?最關鍵的是闕宣這個匹夫、反賊,他把去荊州的路給堵了。

當然,不是說闕宣造反,諸葛玄便找不到一條路去荊州了。翻開大漢的地圖。發現要從徐州的瑯玡郡陽都縣去荊州,最省力最安全的,便是坐船順沂水而下,入泗水,再溯大江而上。雖然繞了點,但比起陸路來,也慢不了多少。最最關鍵的,是安全啊。

諸葛玄長年奔波在外,他可知道,如今外面的流寇可是多如牛毛。他一個人也就罷了,帶上老的老,小的小,男男女女奴仆家丁,百十號人,又走不快。身上還帶著不菲的財產(搬家麽),這不被那些賊子盯上才怪。

諸葛玄子嗣艱難,不是他生不出,是沒帶好夭折了好幾個。如今他膝下無人,兄長留下的這幾個寶貝疙瘩,那是他的掌中寶,可不能有半丁點的損傷。自沂水入泗水,要穿過整個下邳叛亂區。走水路並不是說日日夜夜都在船上就不上岸了,諸葛玄怎敢冒險?

正愁著呢,諸葛瑾帶著諸葛亮、諸葛均來見叔父了。沒啥事,喊他吃飯。

諸葛瑾這孩子今年都行了冠,是大人了,比較會察顏觀色,一看諸葛玄面帶憂色,便忙問道:“叔父大人緣何心憂?”

窮人的孩子早當家,其實,沒爹的孩子也能早當家。雖然諸葛玄一向比較疼愛侄子們,但對諸葛瑾,這諸葛家的長孫,卻是非常嚴格的。早早的就開始有意思的培養他了。

所以見諸葛瑾發問,也不覺得意外,便道:“月底汝兄弟幾人除服,吾意欲下月率汝等赴荊州劉使君處。不意下邳賊闕宣反,道路斷絕,不知何日方能恢覆。因此而憂。”

諸葛瑾對叔父要去劉表那,倒是沒什麽意見。諸葛家自他父親故後,家裏大事便都是諸葛玄說了算。

至於諸葛玄的想法,他就覺得雖然諸葛家的一些故舊能幫得上忙。但一來是徐州牧陶謙年紀漸老,這兩年只顧享樂,不理政事。他不太想在徐州出仕。二來是天下亂紛紛的,好多人自身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,想給諸葛玄安排個好位置,也挺難的。所以諸葛玄思考來思考去,覺得還是去荊州靠譜。那兒不但能避戰禍,還能與劉表兩人君臣相得,何樂而不為?

諸葛瑾便道:“可否從陸路而至荊州?”叔父的仕途,關系到未來諸葛家的存續,這是一個很重大的事情,不可以不關心。

諸葛玄嘆道:“陸道遠險,今天下紛亂,流賊山匪層出不窮。吾獨身一人尚畏,況有家眷乎!”

諸葛瑾便勸道:“叔父無須煩惱,陶使君必不會坐視下邳賊,小子料想,不久便會有捷報傳來。待得賊子伏誅,叔父再擇日啟程可也。”

諸葛玄心想,都離開荊州好幾年了,再不去,劉景升對我有沒有印象另說,只怕好位置都讓別人給占完了。當然,這話他又不好和大侄兒明說,便道:“只好如此了。”

諸葛玄其實真的挺急的。沒看見幾個侄子這個月除孝服,他下個月便急吼吼的要帶著諸葛家搬家?不過事情就是這麽趕,能讓他有什麽辦法呢,只好等了。

諸葛玄正欲起身,忽然一個稚嫩清脆的聲音響起:“叔父大人,為何一定要去荊州呢?去青州不也挺好的嗎?”

頭上還梳著兩個總角辮的諸葛小亮說話了。

諸葛玄啞然失笑,當然是去荊州好啊,青州怎麽能比得上荊州……哎喲,青州!

腦中忽然響起一道驚天霹靂,諸葛玄便看了看可愛的二侄子。見諸葛亮一臉無邪的盯著自己看,便想道,亮兒打小聰穎,機智過人,且聽聽他如何說。於是便笑道:“來,亮兒,和叔父說說,你怎麽想到去青州的?”

諸葛亮便歪著頭想了想,道:“叔父經常和阿兄談及天下人物。常言劉青州乃世之豪傑。短短數年,便使青州大治,百姓殷盛。且聽說劉青州在青州開了好大一所書院,天下碩儒半數盡在彼處。有鄭康成,有盧子士,有蔡伯喈,最最關鍵的,還有孔文舉呀。亮兒想去那兒求學。而且青州離家還近,什麽時候我們想家了,回來也好方便呢……”

十三歲的諸葛亮,絮絮叨叨的沒講幾句。諸葛玄便心動了。

青州有劉備坐鎮,不說是路不拾遺,基本上也是差不多了。在劉備的鐵拳之下,所有毛賊都被清掃得幹幹凈凈。治安環境,放眼天下,基本上可以說沒幾個地方比得上了。而且劉備治理有方,青州比起其他地方來,富得流油,聽說劉備還很大方,養士也好,養軍也好,慷慨得很吶。每年還花那麽大財力辦個書院,養那麽多“閑人”在書院裏吵架開噴。嗯,聽說劉備還求賢若渴,禮賢下士,憑自己本事,想出頭也不難吧?

諸葛玄越想眼睛越亮,但凡打工族,自古至今,沒人不想著錢多、事少、離家近的。諸葛玄也不外如是。青州治安好,薪水高,有了那麽多儒家大能,孩子們的教育條件看來也是非常優越的,而且青州治所臨淄就和瑯琊挨著的。什麽時候想回老家祭個祖,也不用奔波幾千裏了,幾天就到了。這,這實在是太方便了,這到哪去找個這麽好的上班地方啊?自個怎麽就迷了心竅一心想去荊州,把青州給忘了呢?

諸葛玄越想越覺得諸葛亮這個提議靠譜,再看諸葛亮時,就越發的疼愛了。

;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